李長榮 LCY 企業全球官方網站

李長榮化工長期深耕台灣石化產業,隨著全球產業逐漸朝向技術創新與永續轉型,企業積極重新定義品牌定位,期望從材料供應商的角色,轉型為推動未來創新的戰略夥伴。為了反映這樣的策略變革,企業決定全面重整其官網系統,作為傳遞品牌價值、企業策略與技術實力的重要節點。

原本的企業資訊分散於三個網域、四個網站之中,不僅結構破碎,也難以清楚呈現六大事業單位的整體關係,對於使用者理解與搜尋極為不友善。隨著移動裝置使用者比例逐年上升,原網站無法支援當代瀏覽體驗,更無法回應多元目標對象(如:投資人、學研單位、求職者與國際合作夥伴)對品牌專業與資訊效率的期待。

專案啟動的核心目標,是統整既有內容與網域,建置一個結構清晰、技術符合現代 SEO 標準,並能承載品牌故事與產業洞察的全新網站。網站需能兼顧資訊取得便捷性、品牌能見度提升、與使用者行為追蹤與優化等多項需求,進而支援李長榮於全球市場中的形象重塑與商機拓展。

專案發生

專案發生

2023-204

專案類型

專案類型

2B E-commerce

我的任務

品牌策略

UI 設計

Design System

CMS

專案目標與挑戰

在這次專案中,我與團隊負責網站重構設計的核心任務,包含跨平台(桌機、手機、平板)視覺設計、UI 規格撰寫與 Design Guideline 建立,確保全站設計的一致性與可維運性。同時,我也需作為設計端與內部工程團隊之間的溝通橋樑,協助釐清元件邏輯與開發實作方式,讓交付成果能被順利落地執行。

為了讓網站能兼顧企業六大事業單位與多元目標族群的需求,我們首先透過 11 個單位的內部問卷調查與 14 場次的利害關係人訪談,深入理解每個部門對內容呈現與資訊結構的期待。同時也參考國內外 15 間競品網站的分析結果,整理出現代 B2B 官網在使用者體驗上的關鍵趨勢,包括:資訊查找的效率、解決方案導向的內容組織、以及品牌風格一致性等。

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多方利益與立場中找到設計平衡,尤其首頁作為對外品牌門面,不同單位對資訊層級與曝光重點的期待並不一致。我們透過反覆設計提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,逐步整合需求、釐清優先順序,並以資料驅動的方式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呈現方式,最終完成兼顧品牌策略與資訊架構的首頁設計。

設計過程

在設計策略上,我們也同步回應前期由電通集團品牌策略團隊所定義的核心定位:「從材料供應商轉型為創新未來的推動者」,為了讓這句主張不只是出現在標語中,我們特別在網站架構中導入「五大產業解決方案」、「應用情境引導」、「資料比較功能」等模組,讓品牌價值能夠透過實際的互動與資訊引導,被具體傳遞給目標受眾,同時,整體設計風格亦從視覺語言、語詞運用到使用流程設計,全面體現品牌新定位,讓網站成為企業策略的第一線溝通載體。

在設計執行階段,我與團隊分工負責不同裝置的版型設計,從桌機到手機,確保網站在各種瀏覽情境下都能維持一致且順暢的使用體驗。為了回應跨國品牌的使用者期待,我在設計初期便著手建立一套完整的 Design Guideline,規範包含色彩系統、字體應用、圖示樣式與元件狀態等細節,不僅強化了整體視覺風格的延續性,也為工程開發端提供了清楚明確的依據,提升前後端的協作效率。

考量到客戶後台將採用 CMS 系統維運網站內容,我們在介面設計之初便將模組化思維納入內容規劃與版型設計。每個頁面區塊皆以「可重複使用」與「易於後台編輯」為原則進行設計,讓內容管理者能根據不同場景自由配置資訊組合,降低維運負擔的同時,也確保品牌訊息能在不同脈絡下靈活呈現,像是網站中的:「五大產業解決方案」與「產品的應用場景」等模組,皆可透過 CMS 後台進行增減、排序與自定內容,提升使用者體驗的同時,也兼顧實務上的編輯彈性。

此外,我也參與設計了產品比較功能與詢問表單的互動邏輯,將使用流程簡化並模組化,使買家能依自身條件快速篩選、比對與行動,強化整體轉換效率與產品探索的深度。

整體過程中,我與內部工程團隊密切協作,撰寫具體可開發的元件使用規則與邏輯行為描述,並參與多次實作前的設計審查,協助釐清元件應用情境與設計意圖。

專案成果與影響

網站上線後,成功整合原本分散於多個網域的企業資訊,不僅提升整體網站載入速度與操作流暢度,也讓品牌「催化創新未來」的定位更具一致性與延展性。透過設計系統與內容模組的重構,我們有效強化了 SEO 表現,自然搜尋引導提升 10%,為品牌創造更多潛在商業機會;同時,月均產品資料的主動下載次數達 150 次以上,顯示使用者在資訊探索與洽詢階段的參與度顯著提升。

個人反思與學習

這次專案由電通集團旗下各專業部門共同負責,從品牌定位、策略定義到網站開發皆環環相扣,這也讓我在設計時不僅僅思考介面好不好看、系統好不好用,更必須將前期定義好的品牌核心與語言,透過設計語彙與結構轉譯為可感知的網站體驗。如何在不犧牲易用性的前提下,表現出企業專業、創新與國際化的形象,是設計過程中我不斷思考與嘗試的重點。

這也是我第一次深度參與企業級數位轉型項目,面對多部門、多目標的協作挑戰,我學會如何在利益交錯的情況下,傾聽需求、整合觀點,並以質性研究結果為設計決策提供明確依據。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讓我更加理解:設計不僅是視覺解決方案,更是組織內部協調與品牌策略落實的關鍵節點。

此外,建立 Design Guideline 的過程,也讓我深刻體會到「品牌一致性」不只是設計上的風格統一,更是讓企業對外傳遞價值與專業的基礎。從文字語言到互動細節,我學會如何用貼近在地、易於理解的表現,讓科技與產業資訊以更親切的方式被傳遞,強化品牌親和力與信任感。